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曾经辉煌的柘皋工商业 1936年拥有较大商铺676家

巢湖晨刊  2016-05-25 10:24

[摘要] 曾经辉煌的柘皋工商业 1936年拥有较大商铺676家

□李少武/文本报记者 何希斌/图

柘皋镇地理条件优越,盛产粮、油、棉,自然形成物资集散中心。清末民初时期,柘皋镇商业辐射范围,上至津浦路西,下至沿江各城镇;鼎盛时期,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由于市场繁荣,吸引了沿海的广东、福建、江西和省内的合肥、安庆、徽州等地商贾纷纷来此经商,至抗战前夕,柘皋镇先后建立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徽州会馆以及广潮帮等组织。据调查,1936年柘皋镇拥有较大商铺676家,四门街头遍布粮油、棉麻商行,在巢湖流域以及江淮之间曾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建国前

有私营粮行131家

1951年,柘皋火力发电厂建立

民初以前,柘皋镇内居民照明主要以植物油(简称素油)为主,民国中后期,渐次以煤油为主要燃料照明,辅以蜡烛灯具,菜油以铁制灯盏窝为主,煤油灯有圆口凸肚玻璃灯罩,白铁琅瓷扑灯、充气、气油灯等。

建国后,有几家私人商店集资兴建了以柴油机为动力的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进行发电照明。

地方商家等集糙米一千石,作为建厂经费,厂址在柘皋西街(即原柘皋镇政府西面),命名为“皖北新光电灯榨油联合工厂”。装有美产米克牌三相三线50千瓦发电机一台,煤气发生炉一套(动力机烧煤气)。用小元木作电杆、导线分别用6号、8号、10号单股铜线,电杆沿街道两边树立,线路呈“S”形走向。送电范围:东至楼子桥(鼓楼街),西至小学,南至河东,北抵闸口,线路总长约3公里,电杆70余根,装电灯500余盏。

柘皋电厂1949年7月动工,次年4月竣工,5月1日正式对外送电。天黑送电,夜间11点30分停机,当时15瓦每盏,每月收糙米1斗5升;25瓦收2斗;40瓦收3斗。

1951年,“皖北新光电灯榨油联合工厂”改为“柘皋电厂”。

早在春秋时期,吴、楚一带已普遍种桑养蚕织丝,《史记》卷66伍子胥传载: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今凤阳)与吴国边邑卑梁氏(今天长)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两国农妇为养蚕争桑叶,进而殴斗,竟引发了楚吴两国的战争,而且说明,养蚕缫丝在当时人民生产和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柘皋地处“吴头楚尾”。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棉花的大量种植,当时柘皋在元朝的统治下,元朝政府在沿江设置了5个《木棉提举司》每年向百姓征收10万匹棉布,可是由于当时生产条件和纺织技术都很落后,人们不停地劳作,除了完成政府繁重的任务外,再无剩余,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的境地之中。

建国前,柘皋境内有私营粮行131家。其中,柘皋镇73家、汪桥7家、分路集8家、三星集6家、清水涧8家、方老人洼集9家、庙子岗集6家、童家集6家、天齐庵集8家。乡集粮行设备简陋,集期在露天下,摆一张大簸箕,放上升斗(过去用斗量),替买卖双方过数、算账、仲裁价格,从中抽取。据1948年资料记载:柘皋镇的粮食行,东门有徐坤大、茹长泰、阎玉泰、金恒元等41家;西门有洪鸣九、杨文达、盛家兴、刘朝选等6家;河西有李振兴、翟义盛、袁广发等11家;北门有翟义胜等15家。他们多数资本较大、设备完善,凭借水陆交通之便利条件,招揽业务范围广阔,输入范围,西至梁园、八斗、定远、凤阳;北至古河、全椒、迟荷、藕塘等地,售销地区主要是芜湖、南京、无锡、上海等城市。抗日战争前,英国的孟昌、协和两家公司以及芜湖、南京、无锡几家米商,派代表长住柘皋,委托粮食行收购粮油土产。建国前较长时间,柘皋镇是江北较大的粮食集散地之一,正常年景旺季日成交粮食40万市斤。

建国前柘皋镇有陈立宏在河西开办的股份制“庆丰”、湾里“大丰”、河西“齐氏”、“温氏”等四家米厂。

开办米厂前农民加工大米,以木砻、土砻脱壳出糙,石臼石碓冲熟食用。油脂以木榨加工,面粉以石磨磨碎过筛成粉,挂面以手工揉拉上架拉成,设备简陋。生产落后,一张木砻,日加工稻谷4-6石(每石150市斤)。一张石臼,日加工大米二石六斗(约400市斤)。一简大榨,日产油脂100市斤。一张石磨,日产面粉70市斤。

开拓进取

发展民族工商业

李大成布厂是前店后厂的民族经济实体,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外围工业的强敌环伺中,只能在国内外压制的夹缝中幸存下来,业主李广生立志创业就历尽沧桑。

柘皋盛产棉花,棉农初用手剥棉籽,不但辛苦,劳动效率也低。李广生就和棉农们试制搅车,这种搅车利用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轴轮把棉籽剥离出来,子棉送到两个轴轮之间的空隙里,棉农只要摇动摇把,棉花和棉籽就会随着轴轮转动,自动分离,既快又省力。他还和棉农着手改革了纺织工具,把单锭手摇纺车改进成二锭、三锭纺车,纺纱效率提高了两三倍。接着改进了弹棉花的弓,并用檀木制成的棰子(大弓)代替手指来击打弓弦(小弓)。经过这种改造后,弹棉花不仅省力,弹出的棉花也比以前均匀细致,棉纱和棉布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李大成布厂还对纺织技术进行了改进,他们在纺车的顶上设计了一个花楼,织带有图案的布料时,由两三个人分工合作,下面的人织纬线,花楼上的人提经线,这样就织出了别致的提花布,还总结推广了一套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技术,于是布厂织出的被褥、衣带、手帕都有折枝、团凤等各色花样,色彩艳丽夺目。

李大成布厂革新的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生产出的十几个棉布品牌远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使当地人民终于摆脱了长久的贫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

柘皋民族工商业多从小本经营起家,凭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明、清商界为了生存下去,无奈选择艰难跋涉。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在米业、布业、典当业、茶业、木材业、刻书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逐渐成为具实力和影响的商贸基地。当时,柘皋镇全境年产土纱30余万斤、土布1万余匹,成为当时商贸大宗商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